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象牙塔》第78章 小颖有个心愿  (第1/2页)
    咖喱rou骨茶,香瓜啤酒花。    海浪拍金沙,风景美如画。    这里是越西行省南端、减勒比海北岸城市诺斯西的短滩国际会议中心。    夕阳西下,晚风习习。    王乐颖在棕榈树下焦急地拨着电话。    她并不是来观光,而是来工作的。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运作,暮牧精工已经完成了收购后的过渡期。    有新阳市官方的支持,各项交接工作没有遇到太多障碍。    但暗中的阻挠不可忽视,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订单的减少。    户大多如是说:“没有通过国标认证的产品,我们不能采购。”    而国标认证不仅对产品技术指标提出要求,而且对产品的生产方式方法也有约束。    自动化生产可以加分,手工加工则减分。    虽然对这种歧视人类的做法并不认同,王乐颖的团队仍然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是大势所趋,她所要做的事,原本就没打算逆转这个大趋势,而是希望能让被智能机器替代的工人们能够在余下的人生中尽可能多地用自己的技能保障基本生活所需。    而手工加工并非毫无优势。在定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手工加工的成本远低于自动化加工。    这是因为,技术工人利用机床手工切削就能完成的工作,拿到数控自动化生产线上就会变得非常复杂——程序开发、应用、调试各个环节都要收费。自动化生产必须在产量够高的情况下才能摊薄成本。    这其中既有工人薪资水平低下的原因,也有自动化设备建模报价畸高的因素。    如果工人的工资能翻三倍,而那些设计院对数控项目的报价能减至10%,那么两者的成本或许能相对接近一些。    当然,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靠着这点成本优势,暮牧精工开始了从量产向定制生产的转型。    这种做法无疑会得罪不少人。某些设计院和机械大厂的蛋糕被王乐颖抢走了。    哦,当然,也会让不少人高兴,比如一度失业、又重新获得工作的工人们。    但是,工人们的支持丝毫不能改善王乐颖在行业中的尴尬处境。    工人,商人,一样都被称为“人”,但是在话语权上的区别有如云泥。    好在,并非所有的同行都敌视王乐颖。    尤其是那些真正的大佬们,他们清楚地看到人工手段在产品设计中巨大的成本优势。    一件产品的研发,需要制造多少样品?总不能每个样品都编上一套数控程序来制造吧?    3d打印或许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越是尖端的产品,用料就越讲究,绝不是一般的3d打印设备所能胜任的。而恰恰尖端产品的附加值是最高的。    王乐颖在暮牧精工所做的试验,刚好能替大佬们省下不少银子。    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则大多都曾是大佬旗下的马仔,比如某财团的技术部门等等。    他们利用大佬们对数字技术缺乏了解,抱团建立起了数字生产的价格门槛,在充满垄断意味的定价规则中坐享丰厚的利润。    这些利润,都是从别家大佬的钱包里掏出来的。    现在,王乐颖挑战了他们的垄断地位,并且逐渐开始获得大佬们的认可。    一度严重减少的订单数量开始快速回升,形势似乎逆转了。    ……    ……    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暮牧精工很快遇到了产能不足的问题。    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