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无意义地开着_七、春痕渐染(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春痕渐染(昔) (第4/4页)

寂静。

    她什么都想说,又什么都不敢说。

    她迂回地向夏璐瑶旁敲侧击,状似无意地探问沈昭是否加入了什么群聊。

    夏璐瑶人缘好,消息灵通,或许能捕捉到一丝关于沈昭的蛛丝马迹。再者,夏璐瑶那大大咧咧、藏不住话的性子,或许...安禾心底隐秘地期待着,自己这番小心翼翼的探寻,能化作一缕风,悄然送到沈昭的耳畔。

    可惜,北风总不识春意。

    犹豫像藤蔓缠绕着心跳,畏惧在其间生根,最深的障碍,她无法说服自己。那个曾被当作行李随意安置、习惯了隐藏真心、只能靠痛感确认存在的小女孩形象,顽固地盘踞在意识底层,这是最沉重的枷锁,源于内心深处的自我否定:现在的我,即使外壳看起来坚固了些,内在依然是那个破碎的容器吗?我真的有资格、有能力站在她身边,靠近那份清澈的光亮吗?

    这个念头是一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让她无法说服自己跨出那一步。

    然而,渴望不曾消减,反而在压抑中催化出更深的行动力。

    沈昭偶然提及的书籍,她会在夜里,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仔细搜索这些书,一页页地看简介、读评论、查找作品的讲解和相关写作手法、哲学背景,读到某处可能与沈昭心意相通的句子时,她的呼吸会不自觉地屏住,仿佛透过冰冷的电子屏幕,也能触摸到沈昭手指翻动书页的温度,感受到她阅读时的心跳。

    或许,正因为过早地被推搡着半只脚踏入了复杂的成人世界,父亲的缺席固然失去了主流社会规则上的指引,却也迫使安禾比同龄人更早、更清醒地开始凝视未来。

    或许,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她也曾在幻梦中勾勒过理想父亲的轮廓、温柔母亲的笑靥,以及由此构建的、充满琐碎欢声笑语的家。

    它们存在过,但现在,的确不再重要。

    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实际也更具野心的盘算,一种继由沈昭,试图在物质与知识层面构建坚实立足点的渴望。

    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带着一种审视的目光深入了解母亲从事的那个她曾经诅咒的、毁掉母亲依赖的行业。不再仅仅是表面的厌恶,而是利用网络、甚至偶尔在母亲难得打来的电话中旁敲侧击,了解那套运转的法则、盈利的模式、潜在的危机与机遇。

    有时会突然停下笔,指尖无意识地在草稿纸上划拉着意义不明的线条或数字,眉头微蹙,眼神放空,盘算着手中那点微薄的积蓄,如何在可能范围内实现资本最原始的、哪怕微不足道的积累?

    她甚至开始搜索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科技动态、经济模型,那些艰涩的术语和概念对她来说如同天书,但她强迫自己去触碰,去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的基本逻辑。

    当然,安禾只是一个高一的普通学生,远非什么通晓一切的天才。

    她的盘算带着少年人的青涩与莽撞,她的了解也多是浮光掠影。

    然而,与过往那沉溺于郁结、在内心冲突中挣扎撕扯的岁月相比,此刻蜷缩在这冷淡寂静房间里的安禾,心头却充盈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的雀跃。这雀跃源自指尖下飞速演算的算式被最终征服的、智力上的爽利快感;源自深夜合上笔记本时,那沉甸甸的、由自我掌控带来的成就感;源自每一次搜索、推测、理解那些遥远名词时,自我认知疆域被悄然拓宽的隐秘满足。

    窗外世界的阳光一天暖过一天,每一天,笔尖划过纸页,屏幕幽光映照,她真切感受到自己变得更强韧一分,如同淬火的铁。

    这可以说是沈昭带来的光,像灯塔指引了方向,也可以说是安禾在绝境中迸发的、不屈的自我拯救。

    那束光,既来自外界,也最终源于她内心被唤醒的火种。

    谁知道呢?

    或许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